抑郁症的三个等级

第一阶段,与常人变化不大主要表现在对身边的事情和人开始产生厌恶。

行为表现:

1、开始害怕与别人交往

2、情绪暴躁不安,起伏变化

3、看待事情总是以最坏的想法去揣测

4、行为上边的懒惰,不想动

第二阶段

行为表现:

1、行为上开始出现失眠,晚上睡不着

2、情绪起伏大,一会开心一会悲伤

3、食欲不好,暴饮暴食或者吃不下

4、开始抗拒社交,不愿与人交流

5、注意力和记忆力开始衰退

第三阶段,变得比较严重,身体躯干不可控

行为表现:

1、对生活开始变得比较抗拒,绝望感,想要自杀

2、愧疚感、对身边的环境感到抗拒,不适应

3、语言有障碍

抑郁症作为一种慢性心理疾病,治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采用理气、化痰、祛瘀、补虚之法加以论治。

发病早期,气证居多,病位在肝,常有胸胁满闷,喜叹息,失眠,健忘,不善与人交往,舌边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等症。选用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

发病中期,临床以瘀证、痰证多见。偏于痰者可有不寐或多寐,头昏重等症,重者呕恶,胸闷,兴趣减少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等症。选用温胆汤为主方,增以白僵蚕、郁金、菖蒲、远志,化痰开窍、解郁安神;

偏于瘀者多有失眠多梦,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急躁易怒,人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质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脉涩等症。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若血行瘀滞心神失养,易伴见心悸失眠,酌加生晒参、酸枣仁、茯神以养心安神。

发病晚期,因迁延日久,耗损气血,脏腑亏虚故临床多见虚证。多有面色无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心悸失眠,头晕耳鸣,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等症。选归脾汤加减治疗本证。然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常致虚实夹杂。倘虚中夹察,则应于补养之剂中加以活血养血之品,如当归、鸡血藤,使补不留瘀。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fbqy/1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