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认识痛风的
说起痛风的治疗,除了西医疗法,相信选择中医疗法的人也不少。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从中医的角度来聊聊痛风这个话题。 早在古代,中医学史上就有“痛风”这个病名,且历代医家对“痛风”也有所论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看完了症状,我们接下来就看看中医学上引起痛风的四大病机吧: 一、先天禀赋异常 先天禀赋异常即包含现代所称的遗传缺陷因素,与肾关系最为密切。禀赋异常,肾精不足,正气虚弱,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且在感受外邪之后,易致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出现关节剧痛,迁延难愈。 二、饮食饥饱失调 恣食肥甘厚味,嗜饮酒菜油腻,或饥饱不调,安逸少动,损伤脾胃,阻碍气机,中焦运化失职则聚湿生痰,痰湿内阻日久生热,湿热痹阻经络关节则酿成痛风之症。 三、外感寒湿之邪 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气候骤变,感受寒冷,风寒温邪乘虚侵袭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致气血痹阻而痛风关节之症剧作。 四、病久酿痰成瘀 罹患其他疾病或痹症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酿成瘀血痰浊,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关节,可在皮肤、关节周围形成结节,导致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痹久则气血亏虚,复感邪则可中经络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症候。 了解过引发痛风的病机后,大家此刻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pzff/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
- 下一篇文章: 100种常见中药材之鸡血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