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让很多手脚冰凉的人苦不堪言。

穿厚衣服厚鞋袜、戴手套、烤暖气、用暖手宝、喝热水热汤……十八般温暖大法齐上阵,却还是挽留不住多一些的温度,冷若寒冰。旁人搭手一摸,或许会感觉到一股透骨寒意向ta袭来,仿佛你练就了寒冰神掌这种武林绝学。

更有甚者,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脖子以下盖得又严又厚不说,可能还要套上厚厚的睡衣和袜子,甚至在被窝里再放个热水袋。

即使这样,睡一觉醒来,有些人的手脚依然暖不过来,被窝也冷冰冰的,像在冰箱冷藏室里睡了一宿。

手脚冰凉难暖,别掉以轻心

手和脚,位于四肢的远端。在气血循环的过程中,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较远,血脉相比头颈、躯干等部位也要更细、更小,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循环末梢,就像从树木主干旁生出的枝叶一样。

如果你观察过树木的生长,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如果一棵树汲取的养分不够,或者内部输送的路径不通,那么远端的枝叶会 出现异常,离主干越远的树梢,就会越早枯萎。

我们在意的手脚温度,乃至皮肤润泽度、活动灵敏度等等,看起来蛮重要的,但与确保生命存活来比,其实是相对次要的。

当人体气血不足,或输送不畅时,身体本能地会「弃车保帅」,从最远端的手足末梢开始,减少四肢的给养。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人的冰凉会先从指头开始,向着掌、腕踝蔓延,甚至波及肘膝、肩胯。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那么接下来「凉凉」的,可就不只是手脚了。

细说起来,这个问题的根结不只是因为很多人熟知的阳虚体寒,营血亏虚和肝气不舒同样也会导致这个结果。

所以手脚冰凉的朋友们,千万别一个劲傻懵懵地温阳祛寒啦!弄不好反而耗气伤血。搞清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式才是靠谱的解决思路。

分清体质调养,从手到脚暖起来

营血亏虚,血脉不通

日常表现:

头晕目眩,神疲乏力

不爱动

健忘,心悸心慌

嘴唇、指甲淡白

面色虚白而没有光泽

例假持续时间短,经量少,颜色淡

营血亏虚,可简单理解为血虚,它代表身体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去发挥滋养、灌溉的功能。营不足,何以谈养,所以身体的各项功能和表现都会打折扣,远端末梢的手脚难以得到供给,本应该温暖的手脚,难免冷若冰霜。

而血脉中的营血不足,还会导致气血瘀滞的发生。这就跟河道中河水太少,流动力不足,泥沙容易淤积是一个道理。

另外,营血亏虚的人如果贸然补阳祛寒(如艾灸,火疗,服食大热之物等),希望改善手脚不温、萎弱无力,反可能耗伤气血,雪上加霜,越来越虚。

血虚不是一时半会出现的,要想得到充分地补养,也不应求效心切,贸然去吃阿胶固元膏、当归炖鸡这类补益之力过猛又难消化的补品。一旦「虚不受补」,不仅穿肠而过、浪费了补品,还会给脾胃徒增负担,造成痰积食滞,虚上加虚。

何为「营养」?适合自己体质的,能被身体充分地接纳、消化、吸收、利用的,才能称为「营养」。

比如谷物和坚果,积蓄了植物从大地汲取的能量,因此可以日日食之。同气相求,诸如红皮花生、红豆、红枣这类食物,色赤红能入血分,补血养血的效果就会突出一些。

商城里备受好评的五红丸,便是基于这个思路应运而生的。在加入花生、红豆、红枣以及红糖的基础上,又配合了山楂和陈皮这两味健脾消积、化瘀理气的食材,平补而不滞腻,作为日常补养小零嘴非常适合。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pzff/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