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治疗原则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成年男性,是多种独特形式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下腹部疼痛不适,性功能障碍,神经衰弱及精神烦躁等。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程迁延,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复发,因而是临床治疗上一大难题,其治疗主要目标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排尿不适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1.抗菌药物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抗菌治疗不仅取决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还与该抗菌药物对前列腺的穿透能力和到达前列腺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有关。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属性,被推荐为慢性前列腺炎抗菌治疗的 药物。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2.α-受体阻断剂

α-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尿道、膀胱颈部和前列腺等部位平滑肌的兴奋性,松弛以上部位平滑肌的痉挛,减轻尿道阻力,改善了尿流率,缓解功能性尿道梗阻,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是治疗前列腺炎的基础药物,对治疗前列腺炎有很好的疗效。

2.5α还原酶抑制剂

5α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阻断雄激素,减轻前列腺的水肿压力,减少前列腺腺管内的尿液反流以及缩小前列腺体积,使前列腺炎症局限化。对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更有利。

3.非甾体抗炎药

抗炎镇痛治疗可以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的传输疼痛信号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减轻全身和前列腺局部的症状以及降低自身免疫性。对前列腺局部有炎症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是有益的。

4.植物制剂

植物制剂指从花粉和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的制剂,在前列腺炎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5.M-受体阻断剂

M-受体阻断剂与膀胱逼尿肌上的M受体结合,抑制了逼尿肌的收缩,松弛逼尿肌,降低不稳定膀胱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尿频、尿急症状。

清浊祛*丸

清浊祛*丸复方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和清浊祛*丸的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抗炎、抗微生物、镇痛、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

1.抗炎作用

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启动异常的免疫反应,并进一步激活T细胞扩大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前列腺局部组织炎症和临床症状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抑制病原微生物是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关键所在。金沙藤、大血藤、蒲公英、牡丹皮、*芪、蒲公英的提取物体、内外实验均能证明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抑菌作用。金沙藤、大血藤和蒲公英具有抗病*活性。蒲公英、*芪与茯苓具有抗衣原体和支原体特性。大血藤和牡丹皮合用时,观察到对多种细菌有抑菌协同作用。

3.镇痛作用

清浊祛*丸方中的金沙藤、大血藤和益母草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而牡丹皮可加速药物有效成分进入病灶后,有利于缓解局部疼痛。

4.抗氧化

金沙藤化学成分中的槲皮素、紫云英苷、异槲皮苷和山萘酚-7-O-α-鼠李糖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大血藤含有的大量酚类化合物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蒲公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也较高。

5.免疫调节

清浊祛*丸方中的山茱萸、*芪和山药等药物成分均可对抗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小鼠免疫器官萎缩,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6.其他相关作用机制

下尿路中的上皮功能障碍或/和黏膜损伤可加剧前列腺炎的病理过程。大血藤化学成分中绿原酸和总皂苷类可有效改善并提高大鼠组织微循环血流量,从而降低组织粘连程度,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牡丹皮可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抑制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了清浊祛*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导致的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清浊祛*丸单药治疗或/和联合用药可推荐临床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清浊案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xzjb/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