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

乌梅性味酸平,归肝、脾、肺、大肠诸经,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去死肌、蚀恶肉之力,临床多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消渴及胆道蛔虫症、各部位之息肉等。

久泻久痢如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者,用贵州名医王希仲乌梅丸变方,每有良效。

处方:乌梅克,陈皮60克,炮干姜85克,*连克,当归60克,熟附子90克,桂枝45克,*参克,炒*柏45克,蜀椒30克。乌梅用醋浸1夜去核,与余药烘干研末为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3服,空腹温开水下。用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量为1/10即可。

本方乃仲景乌梅丸变方,以苦温之陈皮易原方辛温之细辛,陈皮入大肠经,可去泄泻下利之寒湿;以辛温之炮姜易干姜,炮姜入足太阴脾经血分,温中守涩,散邪理结,亦去肠中寒滞。

考慢性结肠炎与慢性痢疾,多因脾肾阳气虚衰,寒热湿滞,蕴结肠道,瘀阻络伤,正是寒热错杂、元气虚弱之证。仲景乌梅丸本治久痢,经此加减而成专用之方,更觉贴切。

治疗胆道蛔虫症,以乌梅肉15克,干姜9克,当归9克,熟大*9克,*参12克,熟附子9克,桂枝9克,川椒9克,苦楝根皮3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胆道蛔虫患者服1~2剂后,腹痛常常迅速缓解,且有虫体排出体外。若多服数剂,每可根治之。

乌梅去死肌、蚀恶肉之功,首见于《本经》。云其可“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认识已较为深刻。《冯氏锦囊》则直言其能“蚀恶肉”。《本草逢原》更透彻指出:“恶疮胬肉,亦烧灰研敷,恶胬自消,此即《本经》去死肌恶肉之验。”《本草求真》亦谓:“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黑痣则除。”余认为,凡死肌恶肉,类同各部位增生之息肉。余常将乌梅广泛运用于声带息肉、胆道息肉、胃息肉、肠道息肉、子宫息肉等疾患中,并认为死肌恶肉多系痰瘀凝结,故临证时恒以本品为主药,配合消痰祛瘀之品为治,创制治疗各种息肉之基础方(乌梅30克,生薏苡仁30克,威灵仙15克,僵蚕10克)。

息肉有不同病机,故需加减用药:声带息肉常配合生地、玄参、麦冬、桔梗、土牛膝、甘草;胃息肉配合*参、白术、茯苓、刺猬皮、穿山甲;肠道息肉配合大血藤、*连、马齿苋、败酱草、穿山甲、莪术、槟榔;胆道息肉配合柴胡、白芍、香附等。唯息肉类疾病之治疗费时较长,持之以恒,始可收稳定彻底之效。如熊某,女,38岁。右上腹胀痛3年,常感口苦,恶心,舌淡苔白腻略*,脉弦滑。B超示:多发性胆囊息肉。诊断:(痰瘀凝结,肝郁气滞)胆囊息肉。处方:乌梅30克,生薏苡仁30克,威灵仙15克,僵蚕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0克,甘草5克。连服5服,右上腹胀痛、口苦、恶心感减轻。将上方制成散剂,长期服用,以冀治愈。

推荐食疗方

01乌梅生津饮

材料:乌梅3枚,冰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冰糖一起放入杯中,以开水冲泡,待冰糖融化后,水温合适,即可品饮。

功用:本药茶具有生津止渴、敛肺止咳的功效。适合于虚热口渴、肺虚久咳、口干咽燥、久泻便溏的人群饮用。

02乌梅陈皮茶

材料:乌梅3枚,陈皮丝3克,红枣3枚,冰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去核切丝,与乌梅、陈皮和冰糖一起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静待5分钟,即可品饮。

功用:本药茶具有理气化痰、养胃生津的功效。适合于久咳、久泻、嗳气恶心、咽干口渴、虚热烦渴的人群饮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xzjb/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