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发生后, 时间要做有两件事,即诊断病理、评估肾功能的损伤情况,以此准确的判断病情所处的阶段,采取治疗措施。

不论是查病理,还是评估肾功能,其中一些重点的指标,包括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等,可准确的反应肾功能好坏,是治疗的依据。

很多肾友常常拿血肌酐值作为衡量病情的指标之一,认为血肌酐升高后,肾功能往下降,在治疗也不能完全好转了,只能长期维持了,等着尿*症了。

血肌酐升高后肾病最终预后一定差?

血肌酐可以反应出现肾脏排*功能的情况,升高后多表明血液中*素水平升高了,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体肾功能的进展,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而要保护好剩余肾功能,除了降低肌酐,这些指标也是尤为关键的部分。

1、尿蛋白升高后持续的时间

尿蛋白指标出现异常时间比较早,几乎与肾病发生同时存在,由于与肾小球的损伤有直接关系,基本上就定了病情的基调,病情发展后续是好是坏可通过尿蛋白的变化略知一二。

有些患者把目光放到尿蛋白+、-号上,纠结于是否转阴。其实不仅要看尿常规中尿蛋白的情况,更为重要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尿蛋白一时的转阴或复阳,不能代表问题。长期全天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可以更深地反映出病情的走向。

如果全天尿蛋白定量在病情治疗好转,个月内都维持在1g以内,甚至0.5g以下,则是不错的信号。有些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出现反复,也需要看导致复发的因素,如果是减药或饮食等因素导致,不必太过担忧。而如果是肾功能恶化导致,则比较严重。

关于尿蛋白的治疗在,再多说一句,先天的病理,后天的用药及护理都是关键因素。

2、肾小球硬化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占比

肾脏病理变化不同,与肾小球及肾小管发生的病变有直接关系。作为肾脏单位内肾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发生免疫炎症反应后,肾小球会首当其冲,滤过膜不断受损,导致尿蛋白的漏出,均会加速肾小球硬化的进展。随着滤过率的下降,另一个小伙伴肾小管也会开始发生病变,逐渐纤维化发展。

两项指标的纤维化、硬化程度,可以判断肾病预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与肾小管间质性纤维呈正相关,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只是单纯地出现肾小球硬化的发展,eGFR的下降速度反倒不会太快,不会发生肾衰竭,但如果同时出现肾小管间质纤维及瘢痕硬化,往往表明肾脏受损比较严重,肾衰竭的风险比较高。

因此早期的控制肾脏炎症反应,不仅是减轻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同时也是抑制肾间质炎症的发生及肾小管足细胞纤维的进程。

一般通过有效的肾穿刺可以观察到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情况,同时还有肾脏B超、免疫十项、淋巴细胞亚群等检查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受损的情况。

阻止肾脏整体纤维化进程,关键是抑制肾脏炎症,同时保护好肾脏及全身血流正常,以维护好剩余肾功能缺氧的供应,加速*素的代谢,稳住病情的进展。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 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失眠几十年!天就能睡?深山一种野生树,功不可没!

糖尿病足出现的 个信号,经常是这种异常,你该去检查一下血糖

胆囊息肉虽然严重但不一定就要切掉胆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fbqy/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