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浴是中医的外治法之一,就是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在清洁身体的同时还可以消除疲劳等功效。

泡浴有什么作用?

泡浴是借助水的特性,将相关的中草药物溶于水中,采用温热法(即选择一定的温度)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佈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效应发挥治疗作用。因此有:发汗解表、活血通络、清热解*、祛腐生肌、美容、祛病延年等功效好处。在轻松的泡澡中就可以达到袪病延年的好处。

泡浴的整体作用是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近些年来,人们对中药泡浴外治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认为药浴外治除药物直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外,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泡浴养生有五大注意事项

药要对证:泡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

水温适宜:一般而言,泡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泡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方法得当:在泡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如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因人而异: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及有出血倾向者、老年人、儿童慎于39℃以上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之药液沐浴,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因时而异: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全身泡浴。饭前泡浴,由于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泡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泡浴,以免兴奋,影响睡眠。

路禄清·草本泡浴选用透骨草、大血藤、红花等38种名贵药材,用适量清水煮沸熬制*褐色,全身浸泡,借助水的热效应和气压作用,让药物的有效成分透过皮肤,经组织吸收,通达病所而发挥治疗作用,能抑制产后虚弱、妇科病、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疲劳过度、腰酸背痛、头晕头痛等。没病的人使用了也能防止风湿、强身健体。

聚美容界精英,创你我她共赢!——界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pzff/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