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镯—很古老的质朴的藏饰,藏语称其为“巴”。

“巴”是一种 的药草,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山。一年只有2-3个月适合采摘,因含有藏药成分,且开采受到种种限制,所以价值极为珍贵。

据记载长期佩戴具有舒筋活血,舒缓关节、神经的疼痛,对风湿有一定的疗效。

北宋《太平御览》卷九九五引《云南记》云:“云南出藤,其色如米,小者以为马策,大者可为拄杖。”云南之藤,闻名的是赤藤。赤藤轻劲挺直,朱光妍美。

云南还出鸡血藤。鸡血藤是一种 的中药材,有袪风除湿的疗效。

有人认为,古人所谓鸡血藤就是赤藤,它的学名为“CaulisSpatholobi”,俗称过江龙、血枫藤、猪血藤、大血藤等。

这种藤的韧皮部里密布分泌管,排列成赤褐色的圆环状。分泌管里充满着棕红色的物质,比如鞣质、还原糖和树脂等。当茎干被锯断后“血”从分泌管里渗出来,凝固后成为亮而发黑的胶丝状斑点。据说这就是神话中的所谓“赤龙拔须血淋漓”。

赤藤又称朱藤、红藤。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始,云南南诏等少数民族部落就用赤藤与中原王朝进行交往,因此云南的赤藤不断地进入到内地。

在宋代,红藤的产地还有浙江的天台,“浙之天台山,奇峰绝壁,寿藤蟠结,多千百年物。有藤苍健而文理坚韧,皮起块礌凹凸之形,土人择其奇挺者制为杖,剥去其皮,色如枣红或*如蜡脂,或赭如栗壳,陆离相间,形殊朴茂。一杖需数十金,专为崇林禅师所采,长至八尺外者价尤昂。盖藤性善纠,长则必曲。土人先将细藤缚竹竿以辅之,待其长成后制杖,往往皆其祖父所缚者。”

云南鸡血藤有袪风除湿的疗效,而四川的风藤也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清王廷鼎《杖扇新录》记录:“出蜀中,节细而纹细,以纹备五色、纹绕而明者为上;质微赭、纹成*白者居多,久之则红而有彩。土人多取为条脱,谓御此藤可除风湿,故名风藤。”而“条脱”可能是手镯。现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人们不论材质地统称“藤镯”谓“风藤手镯”,或许与此有关。

据说云南少数民族女子爱佩戴红藤手镯,但并非所有的红藤能制成藤镯的,而编制藤镯的红藤据说采自生长在云南独龙江西岸的担当力卡深山中,是一种稀少、特有的红色蔓藤。这种红色蔓藤生长在高山背阴坡的悬崖绝壁上,采摘后只能阴干,如果采摘后遇到曝晒,立刻会变成坚硬的木棍,而无法加工。

传说这种红色蔓藤生长地区周围只要有人居住或有人长期活动就会死亡,因此采制极其困难,显出其珍贵。云南女子喜欢佩戴这种红色蔓藤制作而成藤镯,是向外人表示自己男人的勇敢和对自己的忠爱。清代浙江、江苏、安徽一域的女子喜欢佩戴红藤和风藤手镯,因为红藤和风藤名贵,具有药用价值、资源稀少、取材困难、美观玲珑的特点而显得珍贵。

在编制制作工艺上,历史上扬州的藤镯手工艺闻名遐迩,有很高超的制作技艺。《邗江三百呤》说道“藤响镯”,“紫藤圈圆为镯,金银镶之,不响而曰‘响’,以妇女两手不止(动作),藤镯附之,而成声也。”

而这种“藤响镯”用的是紫藤(红藤),现已不容易见到,是否是真的因走动双镯碰撞带响还是金银镶之管中砂石作响不得而知。扬州师傅能通过剪枝、刨、磨、锉、钻,雕镂,镶金银铜管,缠金银铜丝等,做出各种精美玲珑的藤镯,不仅令无数女子欢喜,现也为男生名士所喜爱。

泉趣斋多年集得几款上号藤镯,可供各位爱好者和收藏者欣赏把玩。有意者可与店主联系。

潍坊泉趣斋古玩店廿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清代、民国文玩杂项的研究与交流,专业专注,长期免费为藏友提供藏品鉴定工作,并出售各类真品文玩古董,泉趣斋太白老酒坊专营各类老酒,信誉保证, 保真,欢迎电联:李忠连

实体店:

泉趣斋古玩店一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pzff/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