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桑寄生的发现与一名农夫有关,这位农夫姓姬名生,世代在*河流域耕作,因辛勤操劳,加之风寒所袭,晚年之后他腰腿疼痛,而又家贫如洗无钱医治,几乎丧失了劳动力。一日他在田间劳作后,连回家的气力也没有了,便心一横,心想:干脆死在荒野算了,于是就栖身于许多藤条缠绕的桑树之间。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只觉得浑身出汗,肢节舒展,多年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了。自此以后,每当劳作后都躺在这些乱藤上休息。久而久之,他的腰腿疼痛不仅痊愈了,而且干活也有了力气。此事很快在乡邻里传开,不少腰腿疼痛者前来找他,有的人套用此法,还有的人灵活发挥,将这些藤条采回煎汤饮用,的确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就把这种藤条称为“姬生”,又因这种藤条大多寄生于桑树上,随着后世文字统一与变迁,慢慢的就将其称为“桑寄生”了。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多者为佳。

性味归经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临床配伍及食疗应用

1.桑寄生配伍秦艽:桑寄生养血润筋疗痹,秦艽祛风通络止痛。二者相配,有补益肝肾,疗痹止痛之功。适用于肝肾不足或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膝筋骨疼痛。

2.桑寄生配伍钩藤:桑寄生善于补肝肾、舒筋脉,钩藤可平肝息风。二药合用,益肝肾养血,平肝风活络,可标本兼治。适用于中风先兆头痛,肝肾不足,肝风上旋诸证,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导致的头晕头痛,关节痹痛,肢体麻木。

3.桑寄生配伍天麻:桑寄生调补肝肾,滋养阴血;天麻平肝息风。两药相配,能滋养肝肾阴血,平肝息风。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

4.桑寄生配伍怀牛膝:桑寄生养血而除湿疗痹,牛膝活血行瘀,壮筋骨而起痿废;同时又都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二者相须为用,适用于肝肾亏虚、血虚血滞之腰膝痿软,两足无力,肌肤麻木不仁。

5.桑寄生配伍当归:桑寄生补肝肾,养血安胎而除风湿,当归补血和血,血足则养胎。二者配伍,为养血安胎之常用药,用于血虚之胎动不安,使用时宜久煎。同时又适用于妇女肝肾不足导致的经闭、月经稀少,老年妇女血虚腰痛、关节疼痛等。

6.桑寄生配伍阿胶:桑寄生调补肝肾,养血安胎;阿胶滋阴止血,养血安胎。两药相配,养血安胎止血功效更为强盛。适用于血虚导致的胎动不安,崩漏不止,腰痛腹痛。

7.桑寄生配伍炒决明子:桑寄生补益肝肾,决明子清肝泻热。二药合用,使肝阴得养,肝热得泻,适用于肝火上炎导致的头痛、头眩、目赤肿痛。

民族医药

1.《蒙药志》记载:

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解*,杀黏虫

主治:增盛热,头痛,关节疼痛,口苦等疫热症

2.《蒙医成方选》七味石榴散:治胃火衰败,胃腹疼痛,用石榴40g,荜茇10g,干姜5g,肉桂5g,桑寄生5g,紫硇砂5g,五味子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水送服。

本草著作讲桑寄生

1.《神农本草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2.《名医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

3.《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4.《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5.《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6.《本草蒙筌》:"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7.《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不良反应

偶见头昏目眩,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轻度腹泻,口干等,停药后可自愈。

作者:药剂科于弘烨

排版:陈玉轩

审核:张鹏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pzff/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