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星期三

杜仲

在中国,杜仲的药用历史十分悠久。据专家考证,杜仲利用年代大约在东汉初期的建武(公元55年~68年)前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并且民间还流传着关于杜仲来源的神奇传说。很久以前,在四川一个深山里,人们过着贫困的生活。山民终日吃不饱,还要辛苦劳作,许多人都得了腰腿痛的毛病。有一个叫李孝的青年十分痛苦,他父母得了严重的腰脚疼痛,卧病在床,无钱医治。一年冬天,李孝上山砍柴,在深山中遇到一位老人冻饿昏迷于树下。李孝赶忙脱下衣服包裹老人,取出干粮和水喂老人吃。老人清醒后,非常感谢李孝,从身旁的一棵树上剥下些树皮递给李孝,说:“你把这些树皮拿回去,切成丝,用火炒至焦*后再煮水喝,可以治愈腰腿痛。”老人说完变成一位鹤发童颜的仙翁,李孝急忙跪拜在地,请仙翁留下姓名。仙翁手指剥下树皮的那棵,笑道:“此木生土旁,人中亦平常,扶危去病魔,何需把名扬。”说完便没了踪影。

李孝把树皮带回家,依照仙翁嘱咐,不但治好了父母,也治好了村里患腰腿痛的人。大家问这叫什么药,李孝答不上来。有位书生听了李孝的叙述后,便想到“此木生土旁”是“杜”字,“人中亦平常”是个“仲”字,推断仙翁姓杜名仲。于是,人们把这药材称为“杜仲”。

来源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它在植物学分类学上独树一帜,仅有一科一属一种,为中国特有,被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植物。杜仲的嫩叶可供药用,入药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

主治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忌元参。

迄今已在地球上发现杜仲属植物多达14种,后来在大陆和欧洲相继灭绝。存在于中国的杜仲是杜仲属仅存的植物,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主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并且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杜仲叶与杜仲皮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在药理药效方面二者有基本同等的功效。除此之外,杜仲叶还能提炼出杜仲胶,是各种电器和海底电缆的绝缘材料,还能用于整容接骨、补牙等,炼胶后的残渣能制作鞋跟。以杜仲叶为原料,可生产饮料——杜仲晶和杜仲茶。

《本草图经》亦有用杜仲叶入药的记载,称“杜仲,江南人谓之棉,初生叶嫩时采食,谓之檰芽”,“采食主风*脚气及久积风冷,肠痔下血,亦宜干末作汤”。并讲述杜仲叶性温,味微辛,无*,入肝、肾经,具补肝肾、强筋骨等功能,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筋骨痿弱,功同杜仲皮而力薄。

并且杜仲叶同样具有降压效果。目前,医药界利用杜仲叶的提取物(浸青)作为“杜仲降压片”、“腰痛丸”等中成药的原料,已在生产上应用。同时杜仲叶制茶也深受欢迎,其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十分适合快节奏的现代人用于养生保健。适应人群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身虚体虚者,体弱多病、腰膝酸软、免疫力低下者等。将5~15克杜仲茶放置带盖的瓷杯或保温壶,用85度左右的毫升开水冲泡,加盖闷泡5分钟即可。保健量每天5~15克,治疗量每天30克。

杜仲叶的采取,在10~11月为宜,一般不要超过12月下旬。此时叶片普遍成熟,逐渐脱落,容易采收,又不损伤冬芽。过期叶片会脱落,影响药效,甚至不能入药。采收回来的杜仲叶要及时摊开,在洗净的地方晾晒或烘干。干燥的叶子即可贮藏备用。杜仲叶以新鲜色绿、无枯叶、无泥沙、无杂物为佳。

并且因杜仲的珍稀,市面上有较多伪品,因此购买时要注意区分。

形态:

杜仲: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mm,长 0~cm。

卫矛科:红杜仲为单圆筒状、浅槽状,两边内卷。

土杜仲:卷片状或半圆筒状。

夹竹桃科伪品:半卷筒状、双卷筒状或槽状。

野杜仲板:片状或成块片状。

大风子科栀子皮:扁平板状或单筒状。

折断面及气味:

杜仲质脆、易折断,断面橡胶丝多而密,银白色,富弹性,一般拉至1cm以上才断;气微臭、味苦,嚼之始有颗粒感,后有棉花感,有胶状残余物。

伪品杜仲断面橡胶丝稀疏,且绝大多数弹性差,拉之易断,但其中夹竹桃科紫花络石除外,白杜仲藤、毛杜仲藤、红杜仲的胶丝拉至11~12cm还有部分不断。如卫矛科丝棉木折断面白色胶丝稀疏而较脆,拉至2mm即断;藤杜仲折断面有少数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胶丝稀少;藤杜仲质地坚硬,难折断,折断面有稀疏白色丝状相连,一拉即断。伪品杜仲有的微臭,但嚼之都无“始有颗粒感,后有棉花感”。

杜仲药性温和,疗效确切,可经常服用,但“是药三分*”,一定不可大剂量的服用,否则会出现头晕、疲倦乏力、心悸、嗜睡等现象,严重者出现呼吸减弱、抽搐、昏迷。同时,对于阴虚火旺实证、热证者也不宜食用。

膳食小方—杜仲猪腰汤—材料:杜仲20g、猪腰一对、盐适量

制法:杜仲用清水稍冲洗,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慢炖半个小时,过滤,取杜仲药液备用。猪腰剖成两片,去除其中的所有白色筋膜,清水洗净后用热水氽烫后洗去浮沫,切成小块;将切好的猪腰与杜仲药液一同放入砂锅内,共炖半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有补肾健骨的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遗精、腿软、尿频,亦可作肾炎、高血压病患者的日常膳食。

—杜仲苁蓉羊肉粥—

材料:杜仲20g、肉苁蓉15g、粳米g、羊肉g

制法:先将杜仲、肉苁蓉放入锅内加清水煎煮三次,去渣取汁。把羊肉洗净切细条与药汁同煮,待羊肉煮烂后,放入粳米加适量清水用文火慢熬至浓稠,放入食盐、葱花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温养脾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遗精早泄、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小便频数、夜间尿多甚或遗尿等证。

END

广东省医药食品研究咨询中心主任

中西医结合博士何飞武

声明:图片素材源于网络,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立即删除!

何博士与您一起分享轻养生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pzff/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