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的认识早见于《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痹证中无论是外因(风、寒、湿、热邪等)还是内因(正气不足)均与血瘀关系密切。

痹症为什么要重视活血化瘀?其原因就在于痹症在疾病的病程中容易产生瘀血等病理产物,或者与其它病邪交织,使得疾病更加复杂难解。

痹症为什么容易血瘀?主要包括因邪致瘀、因虚致瘀、痰瘀互结这三方面。

01

因邪致瘀

“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内侵机体,血脉凝滞不通,而易成瘀血。

正如《医林改错》中的“血受寒则凝结成块”。临证可选用一些辛温的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等。

02

因虚致瘀

正气不足,营卫失调,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易招致外邪,阻滞经络,流注关节而发病。正如《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

因正虚而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也是导致瘀血形成的一个因素。可辨证配伍*芪、太子参、当归、川芎、丹参等,益气活血,气行则血行。

03

痰瘀互结

叶天士认为痹证“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血入络”也说明了痹症后期,痰饮、湿热与瘀血相搏结,阻滞经络,使得疾病病机更加复杂。可选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感六淫邪气是致病的外在因素。

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也是发病的内在基础。病邪作用于人体产生瘀血,且随着病程的进展,久病必瘀,使得瘀血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瘀血既阻滞气血经脉,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痰湿互相交结,胶着于经络血脉和肌肤筋骨关节,使类风湿关节炎顽固难愈,成为顽痹。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上应重视活血化瘀。

提醒大家:用药一定要风湿专科医生辨证论治下进行,切记自行拣药服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END·

如有风湿病相关疑问

欢迎添加*闰月教授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rybw/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