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浊邪治验一例

1

高某,男,61岁。主因失眠多年就诊,患者近年失眠,不易入睡,头部昏沉,平素口干口苦,纳食尚可,小便可,大便不爽,2-3日一次。舌红苔白腻稍厚,左寸浮滑,沉取无力。右关濡偏数。考虑平素阴虚内热,心血失养,现湿浊蕴阻中焦,有化热趋势。治疗以养阴潜阳之于血分,化浊祛湿之于气分。(其舌苔白腻已有十几年,从未消除。)

生*芪30g生地*30g北沙参15g

麦冬12g柏子仁20g酸枣仁30g

磁石20g生牡蛎30g茯苓15g

玄参9g石菖蒲15g*连6g

连翘12g当归15g丹参15g

苍术12g瓜蒌子15g冬瓜子20g

7剂

-10-8

2

二诊:患者服药自诉口干口苦好转,不欲饮水,纳食尚可,睡眠较前好转,大便2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腻,左寸浮滑之象稍减,右关濡稍滑。考虑中焦湿浊化热之象仍未祛除,舌苔改善不明显,虽大便尚可,但湿浊困阻中焦,气机必然不畅,周仲瑛老曾言:口腻、口淡为湿浊重,口干口苦为热重,故前方效果欠佳,此次加重清热化痰开泄之力,并去除养肝安神之品,处方如下:

生*芪30g生地*30g北沙参15g

磁石20g生牡蛎30g茯苓15g

玄参9g石菖蒲15g*连9g

连翘12g丹参15g苍术12g

冬瓜子20g清半夏9g藿香9g

佩兰9g蒲公英30g白芍20g

焦神曲30g瓜蒌24g熟大*10g

7剂

-10-17

3

三诊:患者诉口苦基本消失,口干好转,不欲饮水,纳食尚可,睡眠同前,大便较前改善,每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腻稍*,左脉弦稍滑,右关濡,尺脉稍滑,较前好转。考虑湿热之象未除,舌苔改善不明显,所幸大便尚可,湿浊困阻中焦,前方去生*芪、磁石、藿香、佩兰,专以清热化痰开泄为主,加薤白以通阳开解,加竹茹以清热化痰,湿热久久不去,稍加酸味药以强肝,以达到“木强疏土”的作用,如白芍、木瓜、乌梅等,故处方如下:

生地*30g北沙参15g生牡蛎30g

玄参9g石菖蒲15g*连9g

连翘12g丹参30g苍术15g

冬瓜子20g清半夏9g蒲公英30g

焦神曲30g瓜蒌24g熟大*10g

竹茹30g白芍20g木瓜15g

郁金12g通草20g薤白9g

青葙子30g

5剂

-10-25

4

四诊:患者诉晨起仍有口干,不欲饮水,自觉舌面干燥,纳食可,睡眠仍较差,大便偶有干燥,每日一次。舌淡红苔白腻,左脉弦稍数,右脉弦,尺脉稍滑。此病从症状和舌脉来看,属于湿浊化热,所用方药也基本不离左右,但迟迟未见完全解除,实在费解。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前方加用了养阴之品,可能会阻滞气机,湿浊不易化去;二是药力不够专一,故此次专以祛浊化湿、清热开结为主,以甘露消*丹和连朴饮为主加减:

苍术15g厚朴9g陈皮12g

*连9g蒲公英30g丹参30g

石菖蒲15g焦栀子15g连翘12g

瓜蒌24g竹茹15g郁金15g

石斛15g枇杷叶30g川楝子10g

浙贝母15g淡豆豉12g

5剂

-11-1

5

五诊:曾观古人医案,自谓取效应当快捷,不曾想此病竟也到五诊,实在惭愧。此次患者诉口干好转大半,服药后自觉乏力、困顿,但睡眠质量欠佳。纳食可,大便调,小便*。舌淡红苔白腻较前减轻,左寸浮脉,关弦稍数,右尺稍滑。前方专以清热化湿开泄为主,似有显效,固此次加减为法:

苍术12g厚朴9g陈皮12g

*连6g蒲公英30g丹参15g

石菖蒲15g焦栀子12g连翘12g

瓜蒌24g竹茹15g郁金15g

川楝子6g浙贝母12g桑叶12g

清半夏9g白豆蔻6g淡竹叶6g

苏叶9g

5剂

-11-7

6

六诊:自觉治疗效果欠佳,后询问同道申师姐,谓之可加以败酱草、大血藤等药物以清利湿热,自肠道而走,故借鉴此经验。患者诉口中部干,睡眠好转。纳食可,大便偏稀。舌淡红苔白稍腻,左寸浮脉,关弦稍数,右尺稍滑。此次专以清热开泻为主,

苍术12g*连6g石菖蒲15g

焦栀子12g连翘12g瓜蒌24g

郁金15g川楝子6g浙贝母12g

清半夏9g熟大*12g槐花12g

薤白9g茵陈20g北败酱20g

大血藤20g佩兰15g

5剂

-11-22

7

七诊:患者诉服用前方后症状明显好转,舌苔白腻终于褪去大半,已露出舌底部。自诉口干好转大半,大便通畅,余未诉不适症状。舌淡红苔薄白,左脉稍弦滑,右尺脉稍滑。已然显露效果,故仍以前方加减,以清热祛浊,通腑泄热为主:

苍术12g*连6g石菖蒲15g

焦栀子12g连翘12g瓜蒌24g

郁金15g川楝子6g浙贝母12g

清半夏9g熟大*12g槐花20g

薤白9g茵陈20g北败酱20g

大血藤20g佩兰15g蒲公英20g

丹参15g川芎9g

5剂

-11-27

8

经验教训总结:

1、开始患者转诊至我这里时,曾经吃过一段时间中药。就诊主诉以失眠为主,我用一贯煎进行加减,开始入手法可能存在错误的地方,以滋阴潜阳合上清热化湿,此时应专以清热开泻为主,故上手便有瑕疵。

2、后方专性不足,方药的使用上专注力度不够,应集中药物专攻一点,解决之后再调整他处,如清热化湿,导滞通腑的方法,应该力大效宏。

3、从肝胆而走,也是一种思路。湿热困阻之证,与肝胆气血的运行关系密切,可以互相影响,故从疏肝行气、清肝泻火来讲,可以适当加入,提高临床疗效是可以的。清代陈平伯、柳宝诒等人曾有论述,而关幼波老治疗肝胆疾病时,也注意顾及脾胃,二者联系紧密,故可以借鉴。

4、本例患者舌淡苔白腻,纳食正常,大便也尚可,时有口干口苦,但认为还是以热重湿轻为主,故以通腑泄热导滞为法,虽有舌苔并无*象,舌质无红象,但还是以痰热内阻,胶结不解为主,故用药量较大,出手也稍狠辣。

此案诚可作为自己经验教训,临床之中应当细辨之,有时候也是与自己功力不深厚有关,时刻谨记,自勉之。

9

桑莲界医集:谈医,论道,品茶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xuetenga.com/dxtsltx/149.html